爱民区:全面践行“大人才”观
走出“融合融活”发展新路径
爱民区以深化能力作风建设“抓基层、打基础、强落实、见实效”活动为契机,围绕人才发展短板和资源共享难题,将政校企人才融合作为兴产业、壮队伍、强基层的重要抓手,大力解放思想,创新体制机制,加速推动产业链、创新链、教育链、人才链“真融真合”,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以科创共融,助力产业共生。坚持把解放思想、改革创新作为打破束缚人才和产业发展桎梏的关键点,大力实施产业“跃升”行动,围绕“4+3”重点产业布局,制定《人才支持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七条措施》,全力推动人才创业创新、引进培养、奖励服务。召开“科技活动周”暨科技成果应用与专业人才供需对接交流会,灵泰药业、海迪科技等重点企业与东北林业大学、山东科技大学等高校签约合作项目20个,新建重点实验室、博导工作站等科研平台5个,推动富硒、补充剂类产品研发等6项科技成果转化落地,新增营业收入4337万元,实现地方产业链与高校创新链精准对接、共促共荣。
以阵地共建,推动人才共育。强化政校企协同育人主体责任,释放各自育人能力和优势,政府、高校和企业联合建立区级产业学院,制定三年培优行动,先后邀请东北师范大学、东北林业大学等专家教授,启动“四大经济”、新质生产力等专业培训5期,邀请八一农大、农经院等高校院所教授团队,定期到村指导沙棘、食用菌、榛子种植技术,参与高端食品调味技术项目研发,增强专业人才实战能力,全面提升企业“软实力”。发挥政府纽带作用,以长德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5家本地技能培训学校为依托,建立“工匠驿站”,助力牡丹江市抖来米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、康之源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等重点企业,与6所高校建立实习实训基地,开展实习实训活动以及电商、烘焙、电工等各类技能培训,助力1780人创业就业。
以党建共联,引领基层共治。深挖爱民学府区位优势,积极攻破校地各自为战、封闭发展的条块壁垒,将各领域党组织力量和人才资源整合起来,创新出台《关于创建爱民区大学城党建联盟建设的实施方案》,构筑“1+X+N”街社校党建管理新格局,建立联盟责任清单制、主题党日轮值制等6项制度运行体系,通过人才共享、活动共办、品牌共创“三大”路径,推动联盟党建、人才工作一体化。目前,全区7个街道和22社区与6所驻区高校组建“党建联盟”,围绕志愿服务、健康宣传、文化建设等方面,开展联建活动21次,参与活动486人,在高频联建联享中提高党组织凝聚力和人才战斗力。
来源:爱民区委组织部
撰稿:吴琼
校对:李楠
一审:沙成志
二审:郭杨
三审:张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