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新闻动态 > 县市动态

海林镇蔬菜村:加大科技投入为特色种植铺"富"路

日期:2025-03-25 来源:威虎新闻
【字体:

随着春风的轻拂,海林大地逐渐从冬日的沉寂中苏醒,迎来了充满生机的季节。

来到海林市蔬菜村的棚室基地,大棚连着片,一栋挨着一栋。

科技的力量无处不在。今年,多个农业科技企业与当地政府合作,引入了先进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和精准育种技术。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,育种专家能够实时监控棚室内的温度、湿度和光照条件,确保每一株作物都能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生长。这种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,不仅提高了育种的效率,还大幅提升了作物的品质和产量。

蔬菜村是全省最大的村级蔬菜生产基地。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,蔬菜村就开始大力发展蔬菜产业。为进一步提升收益,蔬菜村积极引导菜农大力发展棚室蔬菜,根据北方季节特点将生产期提前,“冬种春收”的棚室蔬菜让土地效益实现了最大化。截至目前,全村菜田面积达6500多亩,其中棚室就有3000多亩,每年生产各类蔬菜1.1亿斤。

村民于云松将记者领进了大棚,扑面而来的潮湿气息下,水萝卜秧苗绿油油的。于云松顺手拔出几棵,粉红色、圆滚滚的水萝卜非常可爱。很难想象,在东北,仅依靠太阳光、不需要额外的取暖设备,棚室通风的情况下温度还能达到20℃,“如果不赶紧通风,温度能达到40℃。在单膜变为双膜的基础上,我又研发了在大棚内再加一组大棚的套棚模式,你看,现在试种效果非常好。”于云松说。

于云松不断摸索着种植技术和经验,多穿了一层“温室里衣”的蔬菜大棚,让蔬菜种植期较往年提前一个多月,从种到收不到40天时间,每个棚室的樱桃萝卜可增收近万元。

“通过循环利用太阳能,棚室基地实现了能源的自给自足,真正做到了绿色、环保、可持续。这种生态友好的种植模式,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,还为全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。”蔬菜村党委书记窦乃兴说。

来源:威虎新闻

撰稿:威虎新闻

校对:崔力克

一审:戚丹峰

二审:康雷

三审:关长友

相关附件:

相关文章: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智能问答机器人
×
客户端
手机版
牡丹江政务